
作为机电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生涯导师,我肩负着引导所负责学生群体(36人)成才的重任。我始终将“强基铸魂,以赛砺能”作为核心理念,坚信扎实的专业基础是立身之本,而学科竞赛则是能力跃升的熔炉。我尤其注重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想引领,并在竞赛指导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与实践智慧,陪伴他们在电气工程的广阔天地中找准方向、锤炼本领、勇敢追梦。
一、教育引领:筑牢根基,点亮心灯
从新生踏入电气专业的第一天起,我就深知他们面对复杂电路与抽象理论的迷茫。课堂之上,我不仅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等专业课的任课教师,更是他们专业道路的启蒙人。我力求将艰深的理论讲透、讲活,特别注重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融入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引导。通过剖析我国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建设等重大成就背后的技术突破与工程师贡献,点燃学生投身电气事业的热情与使命感。

课堂之外,我更关注个体的成长曲线。我会利用课余、晚自习等时间,主动走近学生,了解他们在课程学习中的“堵点”、“痛点”,及时答疑解惑。宿舍走访、食堂偶遇的闲谈,让我能感知他们的思想动态与生活困惑。从大一的适应期到大二、大三的关键成长期,我陪伴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业与生涯规划:是深耕电力系统方向,还是探索自动化控制?是备战考研继续深造,还是积累项目经验走向职场?每一次深入交流,都旨在帮助他们拨开迷雾,认清自我优势与兴趣所在,为未来发展锚定坐标。
二、竞赛锤炼:实战赋能,薪火相传
我深信,学科竞赛是检验知识、锻炼能力、磨砺意志的绝佳平台。凭借在竞赛指导方面的经验与热情,我将“以赛促学、以赛促能”贯穿于学生的培养全过程。
(一)兴趣激发与梯队建设
针对低年级学生,我会在课程和讲座中穿插介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与电气专业高度相关的赛事魅力,展示往届优秀作品,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同时,着力构建“传帮带”的竞赛梯队。鼓励并促成高年级有经验的获奖选手与低年级新生组队,形成“老带新、强带弱”的良性循环。

(二)精准指导与能力锻造
对于备赛团队,我提供从选题分析、方案论证、硬件选型、软件编程到调试优化的全周期指导。我尤其注重:针对竞赛所需核心知识,组织专题培训与强化训练。模拟竞赛环境,设置阶段性任务和压力测试,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战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强调团队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分工协作与责任担当,培养未来工程师必备的团队精神。鼓励学生在方案设计中敢于突破常规,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解决。

(三)经验传承与氛围营造
定期组织竞赛经验交流会、获奖作品展示会,让成功经验得以分享,让拼搏精神得以传承。积极为学生争取实验室资源、元器件支持和必要的经费保障,营造浓厚的“敢于挑战、乐于钻研”的竞赛文化氛围.

近三年,通过系统化的竞赛指导,所带学生团队在多项国家级、省级赛事中获奖100余项,如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金奖4项、银奖15项、铜奖10项;指导学生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7项;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黑龙江赛区)银奖1项、铜奖1项等。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竞赛的熔炉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锤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提升了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深造或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生涯护航:精准对接,扬帆起航
面对即将毕业的学生,作为生涯导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积极利用行业资源和个人网络,深入了解电力系统、电气设备制造、自动化集成、新能源等不同领域的就业形势和人才需求。
(一)精准信息推送
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技能特长和就业意向(如偏向电网公司、设计院、设备厂商、工业自动化企业、或考研方向等),精准推送相关的招聘信息、行业动态、优质企业校招行程以及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
(二)个性化咨询与能力匹配
对于就业目标明确的学生,提供简历优化、面试技巧指导,并针对目标岗位需求,强化其项目经历(特别是竞赛经历)和核心技能的展示。对于仍在选择中徘徊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深入沟通,分析其优势、兴趣与行业趋势的契合点,协助其明确职业方向。
(三)资源对接与持续关怀
积极为学生引荐校友资源、行业专家,搭建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即使学生毕业后,也保持联系,关注其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后续支持。

回首相伴的时光,从你们面对电路图时的懵懂,到在赛场上调试设备时的专注;从课堂上的求知若渴,到确定未来方向时的坚定眼神,我有幸成为你们电气人生涯的见证者和引路人。那些共同推导的公式、并肩调试的深夜、激烈讨论的方案、收获成功的喜悦,都化作珍贵的记忆。
请记住,在电气工程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扎实的专业基础是你们稳定的“电压源”,在竞赛中磨砺出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是你们强大的“电流驱动”。未来纵有风雨,亦或技术更迭,这份内化的能力与品格,将是你们披荆斩棘、持续前行的不竭动力。
无论你们走向何方,是守护万家灯火的电网,是设计智能工厂的产线,还是探索前沿科技的设计公司,我都在这里,为你们的每一次进步喝彩,为你们的前程守望。愿你们带着电气人的严谨、智慧与担当,在电流与磁场的交响中,点亮属于自己的璀璨未来,让青春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智能化发展的伟大事业中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吕嵩岩 一审:陈迎春 二审:吕嵩岩 三审:敖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