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生涯导师,徐莹莹共有机器人工程专业的生涯学生22人,在生涯指导过程中,她始终秉持“以数育思、以赛砺能”理念,将数学思维融入成长全周期,陪伴学生从知识掌握到能力锻造,助力其在专业领域绽放光彩。典型做法如下:
一、课上课下,一路相伴
从学生们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徐莹莹便既是高数课堂上传道授业的师者,也是默默关注学生们成长的生涯引路人。课堂上,她留意着学生们解题时的困惑,课后会主动询问学习难点;生活里,也常和学生们聊聊社团、宿舍琐事,在一来一往中慢慢熟悉每个人的性格与潜力。到了大二,徐莹莹又成为工程数学的授课老师,看着学生们褪去青涩,便开始陪着制定具体规划——是考研深造还是实习实践,如何平衡课程与兴趣,都一一细聊。看着学生们从懵懂到清晰,便是最欣慰的事。

二、以赛促长,薪火相传
从学生们入学开始,徐莹莹便反复强调竞赛对成长的意义。它不仅是能力的试炼,更是视野的拓展。大一萌新初来乍到,对竞赛规则、备赛技巧一片茫然,徐莹莹便牵线邀请经验丰富的学长学姐,带着学生们拆解赛事要点、分享备赛心得。为了让大家更快上手,特意促成低年级与高年级组队:学长学姐引路定方向,学生们在实践中练技能、学协作。从懵懂跟跑到渐能独当一面,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与分工配合里,竞赛经验悄然积累,前行的底气也慢慢足了起来。

三、护航首航,智创未来
作为学生们的生涯导师,看着机器人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即将启航,既欣慰又牵挂。这段时间徐莹莹一直在梳理大家的就业意向:有人倾向服务机器人应用,也有人对智能控制领域跃跃欲试。徐莹莹会按方向精准推送企业校招、行业峰会等信息,帮学生们对接匹配的机会。对还在迷茫的同学,咱们随时聊聊——是职业方向待定,还是对行业前景有疑问,徐莹莹都陪学生们拆解分析。愿尽己所能,让每个人都能在热爱的领域站稳脚跟,实现有质量的就业,让学生们的才华在机器人产业浪潮中发光。

三年时光,从初入校园的迷茫探索,到赛场拼搏的锋芒渐露,有幸见证学生们每一步成长。课堂上的公式推演、竞赛时的思维交锋、深夜里的生涯畅谈,都成了彼此珍藏的记忆。未来的征途或许有风雨,但请记得,那些在高数题里磨出的韧性、在团队协作中练出的智慧,永远是学生们的底气。无论走到哪里,徐莹莹都在这里为学生们守望。愿学生们带着这份从容与果敢,在机器人领域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绽放更亮的光。
【责任编辑:吕嵩岩 一审:浦兰娟 二审:吕嵩岩 三审:敖林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