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于4月7日下午在图书馆427,由高爱利专业长主持关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部门内部交流会。高爱利专业长对现代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学创新的内涵进行了解读,系统地介绍学生为中心教学创新的理念思路与途径并且分析了教学创新设计架构及创新点凝练技巧。
在高爱利专业长的鼓励和引导下,全体教师运用数字化转型的理念,结合学校工作和自身岗位实际分别作了典型发言。
杨翠丽老师认为数字化转型是我校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项目中的数据分析与质量监控相结合、聚焦课堂教学、构建多维度的监控体系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处理好信息化与数字化的关系,要摒弃重硬件建设忽略数据应用的误区,数字化要落实到教育实践之中必须建立设计——行动——反思——改进的闭环。全校教职员工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将数字化思维融入到教育实践之中。
谢伟东老师提出了影响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学创新内涵额三个因素——社会影响因素、学校影响因素以及自身影响因素。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体会与实践,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高校的重要力量,教学课科研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的创新行为来自教师内在人格特征、观念态度、知识水平以及环境特征等影响因素。因此,教师本身人格特征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后由高爱利专业长进行总结,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每个教育机构的数字化教学发展既承接数字化应用于教学的历史,又面向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其核心特征主要是课程教学突破时空限制,其核心要素如教学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环境等在物理和网络融合的空间中重新进行优化组合。
【责任编辑 吕嵩岩】